半岛体彩官方下载
产品中心
半岛体彩·93岁“海上名楼”枕流公寓听到了老居民对它的表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枕木机
产品简介

  “以前,华山路叫海格路。”“很多名人退隐以后,都喜欢住在枕流公寓。”“有段时间,这里是空空落落的。我们搬进来以后,特别是有了新生代以后,这里就有了人气了。”

  11月12日下午,静安区文化馆一楼咖啡艺术空间的大屏幕上,切换着住户们对枕流公寓的回忆。这是“百年公寓中的家国春秋——‘枕流之声’口述史项目分享会”,居民们在纪录片中畅谈对它的感情。

  主办方候车式文化工作室的发起人赵令宾表示:“‘枕流之声’是一次共同的创造。这个项目不仅记录了受访者的心声,更深入挖掘了这栋百年公寓的精神内涵,提炼出了‘家国’对于个人的意义。枕流公寓不仅是为居民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综合状态的写照,更是目睹这些居民与家庭投身上海近现代发展的见证者。”

  会上,大家回顾了枕流公寓的历史变迁。这座有着“海上名楼”之称的百年公寓建于1930年,业主是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公寓拥有着30年代上海滩最的硬件配置,由此也吸引了大批名人入住,包括报人徐铸成、陈尚凡,导演朱端钧,作家周而复、峻青、王慕兰,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画家沈柔坚、韩安义,金石家吴朴堂,工商界名人胡厥文、沈瑞洲,三栖明星周璇,影剧表演艺术家陶金和章曼萍夫妇、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于飞、孙道临、徐幸,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外科学家吴肇光,力学专家李国豪等。

  枕流公寓位于静安寺街道华山路699号。“枕流之声”项目开始于2020年,候车式文化工作室成员以百年公寓为纽带,共访问了21个家庭,近30位居民和工作人员。受访者包括居住者本人、二代和三代,年纪跨度60岁。团队共拍摄视频素材近2,500分钟,逐字稿约46万字,包括建筑影像和老照片在内的图片超过1,000张。

  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团队采用建筑建模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现场,就摆着两本“枕流之声”的图文档案册,一本记录着华山路和枕流公寓的文献史料,另一本则展示着“枕流之声”的访谈案例,一个个居民的口述变成了安静的文字,配合着家中的旧照片、旧信件,向世人诉说着有关“枕流漱石”的故事。

  “我的岳父曾在沪江大学教书,也做过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岳母是美国人,她嫁给我岳父,20年代到中国,没回去过,所以她对中国感情很深的。她不断地和我们通信,建议我们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早日回到中国。所以我们学习完了,就决定回国了。1957年我住进枕流公寓,一直住到现在。”98岁的外科学家吴肇光老先生用波澜不惊的语气,讲述当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安家的历程。他是所有受访者中最年长的一位。

  现场播放的影片中,画家沈柔坚之妻王慕兰在片头提到了公寓的“新生代”们。他们现在也都步入了花甲之年,但回忆起童年往事,依然充满了“天真无邪”和“岁月静好”。

  当年,他们在花园里玩老鹰捉小鸡,躺在草坪上看云卷云舒。他们循着走廊的地砖玩“跳房子”,端着小板凳到别家门口写作业,偷偷组队到地下室去探险。他们不约而同地提起几位开老式电梯的工人师傅,还有那些时常能见到、却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风云人物”。最割舍不下的,是他们对“家”的深深留恋。

  叶以群的孙子叶音说:“这里就是家!”沈柔坚的外孙女洪唯深表白:“这里是我出生、成长、成家的地方,以后可能也是我叶落归根的地方。”影片最后的章节里,曾经的住户和现在的居民和管理人员们,都向耄耋之年的枕流公寓送上了祝福。

  曾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郭伯农认为:“‘枕流’这两个字,代表着中国文化当中非常深奥的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用水流来清洗我的耳朵,用石子来磨砺我的牙齿,使得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得我始终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种精神融合到这栋房子里头来,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

  分享环节中,“枕流之声”受访者和居民区、项目组成员分别发表了感受。候车式文化工作室联合发起人王南游说:“枕流公寓的受访者身上,有股子韧劲,压不垮、打不败。”

  导演王柱回忆:“许多受访者接受采访时,坐在自己父辈甚至祖辈曾经住过的房间里,会讲起,自己当年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小时候在花园里抓蟋蟀,爸爸妈妈就在楼上喊他们回家吃饭。镜头之外,我们身处现场,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些生动的场景。”

  身兼访问员和建筑测绘的罗元文表示:“测绘的同时,也是再一次的凝视。空间的排布,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反应出社会的变化,同时也有家庭命运的变化。那些发自内心的真实交流,那些人性中的美好与勇敢,才是回顾往昔的真正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