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彩
工程案例
工程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半岛体彩·“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典型评选:顾明(无党派人士)

来源:半岛体彩最新网址 作者:半岛体彩官方下载 2024-05-18 02:27:48

  顾明,1961年1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授级高工,取得注册土木工程师和注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现任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还担任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天津市政协等社会职务,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奖2项、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一名航道局普通施工员踏实起步,历经施工员、项目经理、经营处处长、总工等多种岗位磨练,主持、组织了中国沿海(大连、天津、深圳等二十多港口)和亚洲非洲(澳门、南非、巴基斯坦等)等地区港口的建设和数十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2003年担任总工以来,分管过全局的施工生产、技术创新、安全管理、船机管理、工程质量及工艺工法等工作。在工程管理方面与技术创新方面组织了多项疏浚关键技术课题的研发,促进了疏浚技术的进步,卓力打造中国一流的疏浚施工技术研发团队,2003年以来,公司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0项。国家级工法10项,省部级工法23项。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3项次,获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234项;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公司承揽、参与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任务50多项,2009-2015年连续七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技术创新先进企业。

  自1998年担任副总工以后,他的工作重心由疏浚工程的管理转为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了提高自己的疏浚技术理论水平,在老技术人员的热情帮助下,他收集翻阅了大量疏浚技术相关书籍,如清华大学费祥俊教授的《浆体与粒状物料输送水力学》,加拿大戈威尔的《复杂混合物在管道中的流动》等众多理论专著,丰富了他的知识面,为后来的技术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担任副总工和总工期间,他参加、主持完成了局管所有重大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审批工作,如“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等近百余项工程,完善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工艺,为历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无论是抓技术还是抓生产,他都特别注重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攻关,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如主动耙头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天津港25万吨航道下层土质国产船挖不动的难题,绞刀、泥泵、施工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船舶生产效率,有力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进步,生产任务完成也连创新高,2007年产值突破50亿大关,2009年突破百亿大关,2014年完成近150亿元,为提前完成公司战略目标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吹填造陆工程前期策划中,提出了“分层分块”吹填的施工工艺,并多次现场指导,避免了软弱地基上吹填工程常见的淤泥集中、沉降不均现象的出现,吹填造陆一次成功,确保了我方施工段的顺利进行;在“曹妃甸钢铁产业区南部南区围海造地工程”施工中,最长排泥距离达到12km左右,泥泵和排泥管线承压将严重超限,施工效率将大幅下降。经组织攻关、深入研究和现场测试,大胆提出了采用φ900mm管径替代φ800mm管径的工艺方案,此方案打破了一船一管的传统观念,拓展了挖泥船的适应范围,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的“绞吸船管线变径施工工法”成果获评国家一级工法。

  除此之外,他还在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中采用新型耙头解决挖掘困难问题;在日照港挖岩工程中采用新型耐磨刀齿,降低了磨耗,提高了效率。总之,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以来,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攻坚克难,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专家型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长期研究与实践使他逐渐认识到,疏浚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装备技术和工艺技术两大方面,装备技术就是研究如何造好挖泥船,而工艺技术就是研究如何用好挖泥船,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为加强工艺研究,公司率先成立了工艺研究部门,专门从事疏浚工艺技术的研究,为施工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工艺技术支持。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共获国家级工法10项,是目前中国疏浚行业拥有最多国家级工法的企业。

  2003年、2007年他先后参加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版、第二版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2005年3月作为主审之一参加了交通部《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教材(水运分册)》的编纂工作。

  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积极组织公司申报、编制疏浚相关行业规范,除亲自参与起草疏浚行业的《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标准》等三个国家标准和《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行业标准外,作为主编单位还组织行业专家编写了疏浚行业的三个主要规范,为引领中国疏浚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努力。

  2002年-2005年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挖泥船自动监控设备及高效耐用机具研制专题》的研发工作。该课题是国内疏浚界第一次大胆挑战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疏浚技术难题,他作为天航局副组长协助总工做好具体研发工作,在疏浚核心技术及挖泥船关键制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自主创新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成果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通过数据反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岩石抗压强度的泥泵扬程、管路输送计算方法和反映疏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系数,并实验验证了风化岩的软化特性,系统的研究总结出绞吸船无掩护条件下的挖岩施工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顺利实施外海岛礁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成果荣获2014年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组织完成了3000 m3/h绞吸挖泥船(“天狮”)船、20000方耙吸挖泥船(“通途轮”)等大型挖泥船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建造工作。

  2006年“天狮”船的建造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制造总装机功率在1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绞吸挖泥船的垄断地位,创造了大型绞吸挖泥船国内自行设计建造的先河,国内以“天狮船”为母型船的大型绞吸船已有数十艘,部分船舶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2年建造成功的“通途”轮是目前国内耙吸挖泥船的旗舰,舱容达20467 m3,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其中形成的《大型挖泥船泥泵国产化开发研制》成果2013年荣获中国水运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成果201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外,还组织科研人员开发研制了针对不同土质的系列绞刀和耙头,打破了一刀、一耙走天下的传统施工模式,目前天航局已建起了世界最大的绞吸挖泥船队,并拥有国内最大的耙吸挖泥船、绞吸挖泥船、铲斗挖泥船和环保挖泥船。

  历经4年艰苦努力,投资一亿多元,于2014年主持建造完成了世界一流、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疏浚工程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具有挖掘机具及疏浚工艺实验、泥泵及管路输送实验、疏浚岩土实验、环保疏浚实验等四大实验平台,将为推动中国疏浚施工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为天津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近十年来认真履职,关心天津市的国计民生和城市发展,积极献言献策,每年均提出两项或以上的政协提案,涉及机场、道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也在舆情发布机制等城市应急处理方面提出自己的提案,积极联系相关政协委员共同调研、做好联名提案等工作,为天津市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自1982年参加工作,34年来,中国的疏浚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疏浚装备从进口到仿制再到国轮国造,从常规装备到关键装备,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疏浚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疏浚施工工艺技术研究逐步完善并已形成体系,正在从经验阶段向知识阶段转化,并向科学阶段迈进,支撑大型工程建设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疏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他作为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他将继续刻苦钻研和努力,为早日赶超世界疏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产品